二手玫瑰乐队、周延,露营、美食、狂欢,7月1日、2日两天,沈阳人的朋友圈被在沈飞体育场举办的“沈阳向上音乐节”刷屏了,把年轻人最喜爱的流行元素串联起来的沈阳首个全自主原创音乐节品牌,吸引了全国各地消费者来沈,并带起一波吃、住、游消费热度。大麦网数据显示,沈阳向上音乐节的热度超过了全国93%的同类演出。
同一时段开启的苏家屯区首届冷面文化节,同样“爆”了,冷面一碗、清爽一夏的浓郁饮食文化风情激发了消费活力,23家冷面餐饮企业现场大卖。
烟火气就是经济发展的底气。今年以来,沈阳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让消费市场再度热闹了起来,扎实稳住经济基本盘。首店之都、夜间经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消费领域热词亦成为沈阳发展的关键词。人民网研究院日前发布的“城市形象”系列研究报告将沈阳称为“‘国际范’与‘烟火味’并存的消费强劲之城”。
行而有思,思而行远。也要理性地看到,对照部分国内城市,沈阳还有进一步提升城市消费吸引力的空间和发力点。立足城市特色优势,形成生产端和消费端的闭环共振,才能对经济产生更持久的动力。
7月3日晚,海南的抖音美食博主“海浪兄弟”向自己的百万粉丝公布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他走进沈阳一家种草已久的小店,咬一口巨无霸大饭包、嗦一口酸甜的拌鸡架,大快朵颐的表情,让全国各地的网友直流口水。两天时间里,这条视频收获近2万个赞和2000多条留言。一位江苏网友的留言直接干脆:“放假去吃!”
今年以来,在各类社交媒体上沈阳消费热度不减,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通过文图、视频等方式“花式”打卡沈阳。仅以抖音平台上的沈阳鸡架为例,自2020年起陆续有网友上传关于沈阳鸡架的视频,今年以来小鸡架爆发大能量,共形成98个相关线亿次,无数消费者慕名而来。
记者梳理全网相关信息发现,在全国网友自发为沈阳贴上的各类消费标签中,既有烧烤、鸡架、冷面、老四季这样的美食消费,又有老北市、中街、西塔这样的消费地标,还有诸如特种兵式打卡沈阳、到沈阳观赏萤火虫、游旗袍之都等消费话题。
持续走红为沈阳带来了旺盛的人气和流量。今年“五一”假期,沈阳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611.06万人次,同比增长169.76%;端午节三天假期,沈阳市共接待游客310.18万人次,同比增长284.17%。沈阳更是跻身全国周边游吸金十大城市。进入火热的7月,避暑游、亲子游等需求加速释放,沈阳再次以“24℃清凉夏日”成为避暑热门目的地。
城市消费标签,已经成为激发消费潜力的关键。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估算了一笔账,看似不起眼的消费标签,可以凭借百元消费撬动十余倍的消费力。比如一碗广西柳州螺蛳粉人均20元,可以带动当地交通、住宿等消费975元。曾因一顿老四季从北京慕名而来的90后马女士告诉记者,为了吃这一顿23元的面条+鸡架组合,她在交通、住宿、旅游景点、商场一共花了3000多元。
人民网研究院捕捉到了沈阳消费场景的火热,在近期发布的相关报告中描述:沈阳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比重达50.21%,在国内主要大城市中名列前茅,显示出其强劲的消费能力。沈阳在网络上被誉为“东北首店之都”“夜间经济十佳城市”“中国烧烤之都”等,“一天三顿小烧烤”“一条街四家LV店”“商场遍地开花”“人均商业面积大”等评价屡见网络,是“国际范”与“烟火味”并存的消费强劲之城。
沈阳市一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7.9亿元,同比增长6.2%,总量居东北三省首位。但也要看到,在全国15座副省级城市中,沈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规模仍与部分城市有较大差距,这给消费领域留下了充足的发力空间。
采访中,多位专业人士提出,沈阳市有很多消费特色和资源,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沈阳的消费城市标签已经形成。下一步,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过程中,要系统规划,进一步围绕城市的鲜明消费特色进行培育和打造,以吸引更多外地消费力,壮大提升消费规模。而这其中,大家普遍提到了依据自身特色,形成产业链条是重中之重。
“汉服之都洛阳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沈阳旗袍商会执行会长刘志坚说,沈阳是中国旗袍的发源地,近年来连续举办沈阳旗袍文化节,影响力持续扩大。沈阳有多家旗袍制作老店,不缺设计、制作人才,有固定消费群体,也有很好的旗袍文化滋养,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沈阳的城市消费特色之一。
对照汉服来看,今年4月以来,洛阳凭借沉浸式旅游体验,成为全国游客的汉服打卡地。不到两个月时间里,该市各旅游景区汉服体验店数量增加3倍,仅洛邑古城周边就聚集300余家汉服店,洛阳汉服经济迅速“破圈”。洛阳以此为契机,在现有400余家服装纺织类企业和沉浸式旅游体验基础上,将从学术及文化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品牌塑造及销售、用户体验消费5个环节,围绕汉服全产业链发力。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汉服消费者规模约1448万人,对应的产业规模约为130亿元;远期消费者规模预计突破1.3亿人,产业发展空间无限。
“沈阳的旗袍产业还处于自由发展阶段,缺乏组织和引领,从设计到制作,从盘扣、布料到成衣等,并没有形成体系和产业规模。如果能进行有效引领和规划,打造特色沉浸式消费场景,市场规模即便没有汉服大,但也会成为沈阳的一个品牌产业。”刘志坚说。
仍以一碗广西柳州螺蛳粉为例,在以人均20元消费撬动975元城市消费的同时,柳州螺蛳粉产业化从2014年开始起步,到2022年底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超600亿元,并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类似的案例还有500多亿元产值的沙县小吃,年销售额超过4000亿元的兰州牛肉面等等。
如果说,通过特色标签把人吸引过来,是提升一座城市消费规模的外部推动力,那么这个特色标签带动的本地产业发展,在生产端和消费端之间建立的闭环,不仅能反过来形成城市消费“护城河”,更能够形成经济发展的内在持久动力。
今年年初,淄博烧烤出道即巅峰,游客们马不停蹄地开着车,坐着火车,从全国各地赶赴淄博“撸串”。与淄博烧烤相伴,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的齐齐哈尔,炭火上的烤肉亦持久飘香。该市从特色餐饮消费入手,打造出一条贯穿一、二、三产的规模达到200亿元的烤肉产业链。
两相比较,也更凸显了全产业链在“一时热”和“一直热”之间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每家都有两口锅,一口是做饭的锅,一口是烤肉的锅。烤肉是齐齐哈尔的待客之道。”齐齐哈尔市烤肉产业协会执行会长郭旭说。这座城市是如何抓住烤肉风口的?
郭旭回忆,2021年初齐齐哈尔市政府相关部门到四川成都参加川菜大会看到,一个川菜产业带动了一个省,这让人备受震撼。从四川回来后,一班人马不停蹄去了柳州和沙县,大家都觉得齐齐哈尔烤肉也可以作为大产业来抓,并且预测这个产业的规模可能在百亿以上。
“当年的齐齐哈尔市两会上,确定打造烤肉产业链。烤肉一边链接齐齐哈尔田间地头,一边联系着全国人民的舌头,‘两头’之间,有一产生态养殖、二产屠宰分割,链接三产门店连锁,是可以富民强市的大产业链。”郭旭说。
齐齐哈尔烤肉的核心是肉,肉的核心是养殖。目前,齐齐哈尔烤肉99%采用的是乳牛,而不是肉牛。依托北纬47度黄金饲养带这一优秀条件,齐齐哈尔烤肉采用4岁左右最丰满的乳牛,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除养殖外,该市已经形成了包括屠宰加工、酱料蘸料生产、标准化酸菜加工、高淀粉含量土豆种植等在内的一、二产大产业集群。
齐齐哈尔烤肉在全国有2万家门店,其中1万家开在市内,另外1万家开在国内、国外各个城市。
2022年6月18日,齐齐哈尔市正式被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授予“国际烤肉美食之都”称号后,开始加快标准化建设,同时申请非遗,主料、辅料是什么,烹饪器具有啥要求,制作工序是怎样的,每一条标准都意味着齐齐哈尔烤肉的“护城河”又深了一尺。
烤肉美食节、国际烤肉产业大会、三年免租免税的烤肉城等,一系列城市营销步伐紧凑,目前,齐齐哈尔正形成“烤肉飘香下、振兴集结号全面吹响”的独特景象。
把沈阳的特色消费标签进一步打磨,便会对经济产生更大的催化反应。“鸡架已经成为了沈阳的文化小吃,每年消费量大约为三亿个,很有代表性,具备以小切口撬动大发展的潜力。”沈阳玖福记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崔博说。还比如西塔美食、沈阳烧烤、苏家屯大冷面、辽菜、旗袍等等。那么,具体应该怎么来做?行业相关人士纷纷建言献策。
首先是顶层设计。这是采访中记者听到的一致声音,不管要进一步打造哪个特色消费领域,都应该从全市角度通盘考虑,系统规划,围绕产业链出台支持政策,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整体推进。以鸡架为例,虽然目前沈阳相关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但本地产业链尚待完善,部分品牌到外地采购原材料。在消费端,鸡架节、鸡架博物馆等规模和影响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未形成合力。这些都需要进行整体推动。
其次是纵向深入。参照锦州烧烤、柳州螺蛳粉等,不管是特色餐饮还是特色文化、特色体验,要建立行业标准、申请非遗“两条腿”走路,特色做足、立起壁垒。比如苏家屯的肉酱大冷面中酱汁的配比,煎鸡架、卤鸡架、烤鸡架等等的烹饪工序,沈阳旗袍在旗袍国家标准上又有哪些更进一步的标准要求等等,通过这些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消费体验。
再次是横向联合。找准各项特色消费与文体旅活动之间的契合处、联结点,推动各种业态跨界融合,形成新业态新服务,强化在沈阳的特色消费记忆。比如旗袍+剧本杀、音乐节+烧烤、24℃清凉+大冷面等等,丰富营销手段,突出颠覆性创意,营造城市消费新场景,让沈阳的消费名片不仅“火出圈”,更要“火出天际”。
还有一点是与消费者更近一步。提出这个观点的是花椒学社创始人滕飞,虽然这是一个针对餐饮业提出的观点,但放在城市消费层面,同样适用。淄博烧烤在这一点上进行了成功的实践,全市上下营造出一心为外地消费者服务的氛围,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才形成了出道即巅峰的局面。芒果体育 直播 芒果体育平台芒果体育 直播 芒果体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