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熟的面捞出、甩干,放入香油、猪油、辣椒等调料,混着芝麻、花生、芽菜……筋道的面条裹着厚实的佐料,一口满足。一碗热辣的燃面,让四川宜宾名声在外。
7月26日,“2024中国纺织行业两化融合大会”首次落户西南,即将启幕宜宾。这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的重要行业会议之一,旨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纺织行业的深度应用,加快我国纺织行业两化融合步伐,促进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中国纺织行业两化融合大会往往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浙江、江苏、福建等纺织行业发达地区。
宜宾,地处长江黄金水道的起点,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在这里,长江走出了高山与峡谷,与金沙江、岷江在这里交汇,从此波澜壮阔。
早上八点,三江上的白色雾气还未散去,尖锐的汽笛声、吊车的“隆隆”声打破了宜宾港的宁静,无数的码头工人用一碗燃面开启了忙碌的一天。纺织机械、服装服饰、纱线原料、动力电池等等,数百万吨的货物从这里奔赴大江南北、世界各地。
据统计,2023年,宜宾港集装箱吞吐量10.7万标箱,同比增长11.4%,占全省集装箱量33.6%;外贸集装箱吞吐量1.4万标箱,同比增长16.71%,
作为四川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为宜宾传统产业特别是纺织行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宜宾,纺织产业历史悠久,是南丝绸之路陆路起点。1932年,筠连滕川丝厂建成投产;1984年,丝丽雅集团前身宜宾化纤厂正式建厂;2018年“屏山浙川纺织产业园”和南溪“中国西部轻纺科技产业园”建设投运。今天,纺织业产值占宜宾市工业产值10%左右,占四川省行业产值近1/4,是全省打造万亿级纺织产业先进新材料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进位于宜宾屏山县的浙川纺织产业园,在宜宾天之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涡流纺车间内,原料棉条以最高每分钟550米的速度上下飞转,“变身”为一锭一锭的成品纱线。
在产业园区,已累计引进这样的纺织企业41家、总投资306.6亿元,预期产值418亿元,初步构筑起纺纱、纺线、织布、服装全产业链。
短短几年时间,屏山从一个没有支柱产业的新城,获评“国家火炬生物基纺织特色产业基地”“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等称号。
“屏山造”只是宜宾纺织行业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无到有”的背后,蕴含着的是东西部协作的能量,更是宜宾市委市政府严格落实习“高质量对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新布局”重要指示,抢抓“东锭西移”机遇,做强服装产业的壮志雄心。
早在2019年1月29日,宜宾市人民政府就出台《宜宾市千亿纺织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延伸纺织产业链,打造世界级生物基纺织产业基地,形成千亿纺织产业。经过5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丝丽雅集团公司为龙头,屏山浙川纺织产业园为重点,工业园区辐射周边县的集群化发展态势。
随着新一代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低碳化等技术与纺织业的深度融合,宜宾正以前瞻性视野,大力推进纺织产业迈向全新发展阶段。
作为第二批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宜宾市大力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为宜宾纺织产业“两化融合”增添了无限的动力。其中,宜宾丝丽雅集团积极探索两化融合实践,融入纺织行业发展大势,推动四川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带动宜宾千亿纺织产业集群加速发展。
近年来,丝丽雅坚持将融合发展理念贯穿产业全生命周期,协同上下游合作伙伴积极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系统开发了“高强超柔、如丝如绒”的雅赛尔、“奢华棉感、防晒护肤”的雅赛棉等明星产品,加快打造以高县莱赛尔纤维为代表的绿色生物基纤维产业和屏山县莱赛尔纺纱为代表的差异化纱线产业“双基地”,实现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齐头并进。
“我们深知,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及数字化赋能,只有坚定“智改数转”方向,才能拥有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丝丽雅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波谈到,以“打造全国同类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标杆企业”为战略愿景,丝丽雅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三年攻坚行动”,重点围绕链接产业生态、夯实数字底座和打造标杆场景,开展“113”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建设。2023年,丝丽雅获评“四川省生物基纤维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希望2024中国纺织行业两化融合大会更好赋能宜宾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对推进招商引资、行业发展、转型升级、强链补链产生积极影响。”宜宾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宜宾市委市政府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稳存量、挖潜量、扩增量的综合策略,加速两化融合的深度与广度,全面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争取到2035年,纺织产业产值达1200 亿元以上,绘就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当川山、川水、川人、川戏装进古风画卷,一场川剧文化与时尚国潮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