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芒果体育纺织品出口现状十篇|芒果体育
芒果体育纺织品出口现状十篇
栏目: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4-01-28
 1994年至2012年,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一直是纺织品服装,也是我国贸易顺差最大的商品,多年来外汇收入的大部分来源是纺织品服装。在产品结构上,由于以往的贸易限制集中于服装等制成品,取消配额后,服装及纺织制成品进口增长快于纺织原料,制成品在全部进口中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进口结构以化纤制品、纺织制成品为主。  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总值趋势为逐年上涨,2002至2012这十年间走势相对平稳;自20

  1994年至2012年,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一直是纺织品服装,也是我国贸易顺差最大的商品,多年来外汇收入的大部分来源是纺织品服装。在产品结构上,由于以往的贸易限制集中于服装等制成品,取消配额后,服装及纺织制成品进口增长快于纺织原料,制成品在全部进口中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进口结构以化纤制品、纺织制成品为主。

  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总值趋势为逐年上涨,2002至2012这十年间走势相对平稳;自2009年开始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出现增速,年均增长率接近20%以上。

  由表1可见,主要有三个原因导致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额快速增长:第一,配额释放效应。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成员方一直有意拖延ATC一体化进程,把一些最敏感的涉嫌配额流到过渡期最后。因此,配额取消后中国对外纺织品服装出口出现了“井喷”。第二,配额投机因素。中国纺织配额的价格一直较高,一些从事纺织品服装贸易的进出口商给予配额利润的诱惑。第三,国际贸易政策不断调整。一开始我国对出口纺织品服装贸易采取征收较低关税的措施,而后又提高关税,最后被迫取消。贸易政策的不断调整,使得进口商和出口商提早出货、抢运出口的现象非常普遍。

  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欧盟15国、美国、日本、香港和俄罗斯市场,2012年对这五大市场出口985.39亿美元,占出口总金额的60.9%,而集中对美欧市场的大量出口纺织品服装,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加之我国对非法出口的监管力度不够,使得大量非法贸易现象频发,既影响了我国的贸易统计,又会导致进口国的。

  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方式在90年代时期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隔壁江山。随着中国服装纺织产品工艺方面技术的提升,世界上先进的无梭化纺织机器的普及,有能力生产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面料,且生产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在贸易方式上也越来越多的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在纺织服装贸易方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低。以2012年的数据来看,一般贸易所完成的出口金额在所有贸易方式所完成的贸易金额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70%,而出口金额在整个总额中占到85.20%。同时,加工贸易所完成的出口金额仅占出口金额不到25%的份额。

  进口结构以化纤制品、纺织制成品为主。与美国总体进口结构相比,进口中国纺织产品具有服装和棉制品比重小、制成品比重大的特点。与进口结构相比,出口结构以服装制品、面料为主。超过60%的出口额由出口服装成衣创下,其中,超过五成的出口额由针织服装和梭织服装完成。

  我国加入WTO以后,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全球纺织业原有市场和利益格局,因此对于我国服装纺织产品出口的顺差设置了许多出口障碍。

  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将向高科技、高文化、功能多样化、安全方向发展,而逐步淘汰那些高污染低俗的产品。即使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的技术取得了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在产品设计与品牌建设方面,中国企业的差距更大。与此同时,大部分企业一味追求效益,大量贴牌和模仿国外产品,致使服装纺织产业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出口贸易结构失衡。大量低档无特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导致他国纺织品服装贸易逆差,引起贸易摩擦。

  目前,我国服装纺织行业的盈利能力不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我国恰好有丰富的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产业最有优势。但劳动生产率低的主要表现是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相差不大,也就是产品的附加值低。由于纺织品服装附加值较低,人民币升值使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进一步使得贸易条件恶化,更是削减了企业的出口利润。而出口退税率的调整也会对服装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利润的波动产生影响。

  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制被废止,贸易摩擦仍然不断出现,主要是美欧等国家对中国出口纺织品进行限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国际贸易中政治起到主要作用。第二、全球贸易的保护主义盛行。第三、我国的服装纺织产品市场过剩,服装纺织企业非合作博弈。

  由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以加工贸易为主,并不直接与终端市场接触。长期以来,都是由国外客户做产业链的营销部分,掌握着市场以及产品行销的关键。我国很多服装纺织企业也因此成为了这些国外商家的廉价加工地,处于整个产业链的底端,而并不能够对市场需求做出判断,更不能在市场变动时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针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容易产生贸易摩擦,规范出口经营秩序,促使企业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避免因国内外市场的大幅波动而使国家和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从根本上遏制低价出口的恶性竞争行为,减少贸易摩擦。

  关于国际纺织方面,为企业提供好的公共信息服务,以便于企业加强对国际纺织品动态的了解,积极转变企业出口战略。由于企业自身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商会要针对国际市场业务的要求,积极向企业提供完善的有利信息,建立良好的材料供应循环体系,保持企业长远利润。

  综上,对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问题的分析和贸易摩擦现象的频发,我国政府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出台有力措施,具体如下:

  第一,树立创新理念,改善模仿、单调的出口体系。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应为产品创新打下坚实基础,着重改善技术设备,加大培养专业技术高的人才。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带动产品持续发展,提高产品出口水平,拓展产品多样化、特色化的功能,满足日益多样化、小批量的市场需求。第二,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着眼可持续发展。我国出口企业要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尽量多出口附加值高、加工程度高的服装纺织品,减少粗加工、附加值小的产品,这样不仅会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的利润,也会给企业带来长久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出口企业要着眼于自主创新,出口有特色、多样化的产品,大力推进自主品牌的出口,改变我国纺织品服装档次低的现象,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贸易摩擦。第三,提高产品的环保效益。随着目前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更加注重产品的环保效益,个性化、健康的消费理念在人们心中潜移默化,人们购买欲望更加倾向于功能型、环保型的产品。因此,企业应以此为切入点,使用环保和对人们身体无害的材质进行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大力开发环保产品,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服装纺织业的各种问题也随之出现,如出口成本、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使得我国产品附加值低,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并且,其他发展中国家竞争力的提高和区域经济联盟的威胁,使我国服装纺织产品出口受到很大影响。

  我国的一些企业缺乏法律理念,只顾眼前利益,这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贸易摩擦现象的主要原因。出口企业不惜一切代价,只顾眼前利益,想尽办法逃避法律和政策的制裁,缺乏理性合法经营理念,以较低价格在国际市场中取胜,以致出现贸易摩擦的势头仍然大量出口,最后不仅给出口企业带来严重损失,贸易摩擦现象也频频发生。这种行为是不能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出现的,政府加强监管和行业组织的协调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更要靠企业自身的自觉行动,树立长远发展的观念,理性合法经营,深入了解WTO规则,减少贸易摩擦,维护我国合法权益。

  我国面临纺织品服装出口的这些问题和挑战,政府应第一时间出善出口应对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积极促进产业升级,树立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安全生产、环保生产,并且,加强法律建设,监督企业生产,对出口条件加以限制,防止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第二,加强企业人员职业能力,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完善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认证体系。

  总之,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要统筹规划、多方配合、协调一致,共同遵守和运用WTO规则,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主动预防和应对纺织品服装的贸易摩擦。

  [1] 张蕴岭.世界市场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外部环境.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对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试论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困境与对策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纺织品出口中的绿色壁垒及对策 碳关税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和对策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我国纺织品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分析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影响分析 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美国的影响及对策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05年后我国纺织品出口形势预测 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我国纺织品出口遭遇TBT的困境及出路 我国纺织品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应对美国反倾销问题研究 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贸易壁垒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2012年纺织品服装进出口状况分析出口增幅10年来最低[EB/OL]..

  [6]刘尚华.贸易自由化背景下无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研究,2012-11-10[EB/OL]..

  [7]郭燕.入世10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发展特征分析[J].纺织导报,2012,(01).

  [10]李慧敏,张洁,马月红.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与应对措施[EB/OL].A1006-5024(2008).

  纺织机械产品的市场在前些年由于一系列的原因而出现起伏波动。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好转,及纺织行业的改革,纺织业市场回暖,市场对纺织机械及产品的需求增加,尤其是国外的需求日益旺盛。因此我国纺织机械出口产品逐年增加,为更好地规范和引导纺织行业,有必要研究当前纺织机械出口产品的特点,并为促进纺织机械产品的出口提出几点建议,更好地促进纺织业的出口贸易。[1]

  (1)纺织机械的出口产品外观方面要求较高。我国纺织行业的设备技术性能优良,价格合适,但在外观方面仍远远落后于国外的产品。因此,要纺织企业要转变经营的侧重点,注重国际客户对于外观的需求,并按照客户的要求改进纺织工艺和纺织方法,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产品。

  (2)纺织出口产品的技术出现较快的更新。国外经济发达,思想前卫,对于新事物、新产品的接受领悟能力较强,远远快于国内的部分用户。国外客户具有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他们追求先进的技术和产品,以便在激烈复杂的竞争中领先其他的竞争对手,获取更多的利润。[2]所以目前的纺织行业的技术更新较快,并及时在国内和国外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3)纺织企业开发出口新产品时要有层次性。技术更新太快而超过了市场的适应能力也会给企业带来销售困难,新技术产品一般价格涨幅过大,使得客户难以接受而影响企业效益。因此要控制好技术的研发更新,有层次地开发新产品,尽量向顾客提供性价比合理的产品。不要盲目升级改造技术和产品,要顺应市场,随市场的发展变化而变化。[3]

  (4)从样本开始做起纺织出口产品的设计。目前我们在开发新产品时总是先设计再进行制造,试验获得成功后才印制产品样本进入市场。但这样无形之中延长了产品推向市场的周期,且客户一般先从样品开始了解新产品。这样我们就要考虑先制作一些样本并进行客户满意度的调查,选择客户最满意的产品样品,从而根据样品建立生产,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尽快促进产品的上市,这将使企业更早的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从而获得更强的社会竞争力。

  (5)快速的市场状况反馈机制急需建立。国内及国外的客户对于纺织产品的要求是不同的。部分企业过多的侧重于国内市场对于纺织产品的需求特点而忽略了国外的市场,导致对于国际用户的需求调查不清,国外的纺织产品的需求特点反馈不及时。从而使得企业无法及时的改进纺织技术和产品,给企业造成了许多的损失。针对这个问题,快捷有效的市场反馈机制需要及时建立。[4]

  (6)海外的经销网络需要及时建立。过去的计划体制已经严重影响和滞后了纺织行业的发展,使得纺织企业走了许多的弯路。因此对于纺织企业要促进本企业纺织产品的出口,必须建立独家经营销售网络。通过招纳国外各国家当地的纺织机械产品营销,能更好地与当地顾客接洽,推销本企业的产品,并最终促进本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7)纺织机械产品的包装需要满足运输的要求。以前纺织产品出口所用的包装多为木箱,并通过海上的散货轮船运至目标国。但现在这种轮船日渐稀少,并且包装也粗俗老套,这种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目前顾客的需求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要根据顾客的要求修改纺织机械产品的包装,并设法满足现代集装箱装卸的要求,进行现代物流运输,将极大地提高企业的运输效率和企业的发展速度。

  (1)分析纺织市场营销环境,获取产品供需双方的资料和信息。通过进行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等基础工作,能为企业做出正确的运营决策提供帮助。及时掌握市场和客户潜在的需要、购买能力等情况,可以保证企业保持足够的竞争实力,及时调整企业的运营方向和目标,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5]

  (2)提高纺织机械的市场竞争力。纺织机械产品的使用者会根据自身的生产状况及企业的技术水平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纺织机械,并不会盲目跟风而选择最新的技术产品。因此,纺织企业要了解市场顾客的购买心理,及时推销适合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不同档次的产品,给顾客更多的选择,给企业更多的发展机会。

  (3)拓宽营销渠道,扩大营销市场。纺织机械企业在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的同时,要有一定的营销渠道将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6]因此,纺织机械企业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及销售状况,选择直销或者商销售等多种形式,切实保证自己的产品能及时的销售出去,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对目前的纺织行业国内外形形势,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纺织机械出口产品的特点,以期能通过这些特点更好地了解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同时依据这些特点,提出了几条解决纺织企业经营销售的难题,希望能促进我国纺织行业的快速平稳健康地发展。

  [1] 法磊.我国纺织机械出口的趋势分析[J].中国纤检,2011(04):34-35.

  [2] 武玉明.谈中国纺织机械出口的潜力[J].商场现代化,2006(13):18.

  [3] 高潮.纺织机械出口:重要市场在亚洲[J].中国对外贸易,2005(12):70-71.

  [4] 王树田.中国纺织机械行业的现状与展望[J].纺织导报,2005(10):6-9.

  对九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形势,各方面的预计是总趋势仍是增长状态。其中工业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长速度可达3%左右,发展中国家年增长率将在4%以上。有关资料表明,世界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带动世界纺织品贸易扩大1.5个百分点。这就是说九十年代从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大环境来看,中国纺织品出口面对的是相对景气的市场,其容量每年至少扩大3%左右。但问题是,国际市场容量扩大,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按照原有市场比例去填补新增部分,能否继续扩大纺织品出口将主要取决于我们的竞争实力。那么近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又具有哪些特点呢?笔者归纳为5点:

  1.1深加工出口比重不断增加,出口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高附加值方向转化。

  表1的有关数据资料表明,1992年一1993年中服装出口的增长率高于纺织品的增长率,1994年服装出口增长幅度虽略低于纺织品的出口增长幅度,但其出口仍占总出口额的66.7%。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原料价格急剧上涨,工资优势削弱、纺织初级产品的比较效益下降所致。

  另据日本化学纤维协会称,1994年日本从中国进口服装增长30%,高达81亿美元。毫无疑问,服装出口占整个纤维制品出口的比例日益增长,是产品的附加值增高、加工深度延长的表现。但是从出口的服装来看,我国服装价格依然较低,仍是一种数量型、资源型的深加工,是凭借服装出口数量的大量增加而使出口额增加,而不是通过单件服装的价格提高。

  从出口的纱线万吨,占21‘9%;合成短纤与棉混纺纱线%。而出口织物中,棉织物的出口约占总出口的一半以上。

  我国是世界上几大产棉国之一,并且盛产丝、麻等天然纺织纤维。由于我国在化纤生产方面还处于落后地位,因此出口产品的原料结构以天然纤维为主这一局面可能还要维持相当的一段时期。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纤维制品出口的国家(地区)中日本一直占据第二位,香港是第一位。1994年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额中对日出口额为73.82亿美元,占20.8%;对香港出口额为124.51亿美元,占35.0%。中国产品通过香港间接进人其他国家的比重相当大。九七年香港回归中国后,可以预见我国对其他国家的纺织品直接出口会增大。

  以梭织服装为例,梭织服装94年出口金额142.68亿美元,比93年增长30.2%,出口量比93年增加15.1%,而单位产品价格仅增长13.1%。这表明我国出口的纺织产品质量、档次和技术含量都有一定的提高,但以量取胜的根本格局仍没有较大变化。中国现正对纺织业的不合理结构进行调整,希望改变以量取胜,产品竞争靠低价的形势。如果这种格局能得以改变,将大大加强中国纺织产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为重振纺织工业奠定基础。

  近年由于棉、麻、丝等原料的供不应求导致纺织业需用的原料价格上涨,单位数量出口价格下降,这给企业的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很多纺织企业被迫停产待料,从而使纺织产品出口受到很大影响。1995年原棉价格开始有所回落,这种紧张状况才稍稍得以缓解。中国对日本纺织产品的出口同样具有以上特点,并且在近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

  从发达国家工业化历程来看,各国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其纺织业也大都经历了幼稚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过程。日本纺织业也不例外,其纺织业已进人衰退期,可谓夕阳产业,无论怎样予以保护,它的消亡只是个时间问题,而中国的纺织业则正处于兴盛时期,两国若能在这一领域加强合作,那么在经济上的互补优势将会进一步得到发挥。目前,纺织产业在日本产业中的比率正在逐渐缩小,其现有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具有专业化程度高,生产规模小,生产周期短,快速交货等特点,生产产品多属于高档纺织品。

  日本是一个经济增长率及个人消费支出大的国家。根据经济学上的观点:当一国的人均收入增高后,个人用于食物方面的消费所占的比重会大大降低,而用于衣着、娱乐的费用则会增加。日本自经济飞速增长以来,其国民的人均纤维消费量在逐年上涨,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产业用纺织品、装饰用纺织品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可见,日本市场对纺织产品的需求量还是相当大的,其对纺织品的需求呈现以下特点:(1)成衣需求量大,且追求高档名牌服装;(2)时装周期逐步缩短,款式更新速度快;(3)由于总体购买力的上升,对价格便宜的中、低档货需求也将上升,物美价廉的商品仍表现出较强的吸引力;(4)日本对进口成衣没有限额限制,吸引了众多制衣厂商进军其市场,以实现货源地多元化的目标;(5)日本制衣业取代进口的能力不强,大量原料型产品仍需进口。另外,日本商家获信息快且准确。

  1993年日本纺织产品进口2万亿日元的总额中,中国的比重高达42%,金额为8470亿日元。日本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经济国家,历来国内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浓厚,中国纺织产品对日出口的激增长,使日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鉴于此,日本通产省1994年12月5日生效一份《关于制定纺织品保障措施的手续问题》的提案,规定了动用MFA保障条款保护日本纺织业的具体操作手续,首当其冲的对象就是中国。如果日本只对中国设限,那么其他国家就会利用此机会抢占日本市场。因此,中国对日纺织品出口情况不容乐观。

  日本现正实行货源地多元化的政策,使其对某一国的进口都不至于完全占领该国的市场,而近几年中国纺织品已占日进口纺织品数的一半左右。加之,日本市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非关税贸易障碍,如:高标准测试要求;分销渠道复杂及一些强大的工业联盟等等,这一切都使中国对日出口纺织的难度加大了。当日本的人均纤维消费水平达到饱和之后,其国民的消费就会转向其它领域,到那时中国要再想提高对日出口量将会更加艰难。

  从以上几方面的情况分析看,近期中国对日纺织品出口不利因素多于有利因素,但是通过双方加强合作,共同开发新领域,两国贸易前景仍是美好的。那么近期中日纺织品贸易具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1)中国对日纺织品出口总额不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甚至可能会有所减少;(2)中国对日出口成衣比重会逐年增加,纺织品生产原料仍然以天然纤维为主;(3)日本在1997年以前,将保持我国纺织品出口主销市场的第二位,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后,可望成为我国最大的纺织产品出口国家;(4)中国纺织品在日本市场所占份额比前两年有可能减少;(5)中国从日本进口的纺织品化纤原料将进一步增加。

  随着南亚和东盟各国纺织业的兴起,中国纺织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建议应采取以下对策:(l)中国纺织工业出口企业应该加强市场多元化战略,以免一国设限,就造成严重影响;(2)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应朝高附加值、深加工的服装业进军;(3)切实落实外贸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针对日本可能提出的关于限制纺织品进口的双边磋商,采取灵活的应对策略;(4)九十年代,按照国际纺织品出口发展规律,我国纺织品出口已进人成熟期,而且现阶段纺织工业作为出口支柱产业为国家积累外汇资金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因此,国家还应大力扶持纺织工业,促进出口。

  1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纺织品市场基本走势及对策,纺织经济研究1994.(10):19

  2方兴.纺织工业出口外向型战略的伟大成果.中国纺织经济.1995.(3):6一7

  3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仕.1994:632一636

  纺织产业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自从加入WTO,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不断通过科技和管理优势进行产业的升级以及结构的优化,将纺织行业从劳动密集型过渡到资本密集型。另一方面我们周边的发展中国家也在迅速发展,纷纷加入到与我们的纺织服装产业竞争的队伍中来,国际该产业的格局正在发生着巨大改变,我国的市场份额比过去大为降低。在上述情况的背景下,需要对我国的纺织产业以及企业国际竞争力做出一个全面的判断和分析,分析如何在新的环境和形势下持续不断的提升该行业和该类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其不断前进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纺织业完成了从幼稚产业向成熟产业的转变,形成了上中下游的衔接,棉毛丝麻化纤服装纺织相配套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在国内纺织业发展相对成熟的江浙、珠江和环渤海湾地区,纺织业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纺织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具备较强的经营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纺织业历史悠久,多年的纺织业经营为中国纺织业的持续发展积累了经验和资金。我国的纺织业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和上海等地,这些地区毗邻纺织业消费市场,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也便利,逐步形成了众多纺织产业集群。

  纺织业是我国外贸出口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全部外贸出口中占有的份额相对较大,但在外贸中的地位呈现下降趋势。如2003 年纺织品出口额占全部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18.02%,2012 年这一比重下滑至8.21%。一方面,说明我国纺织业竞争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另一方面,说明我国产业高级化趋势较为显著。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我国纺织业总体上属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这类产业份额的下降从另一角度折射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地位的提升。自2001 年中国正式加入WTO 后,纺织品出口进入后配额时代。在面对更加公平、开放的国际市场时,中国纺织业发展也面临着愈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2003 年~2008 年,中国纺织品出口额持续快速增长,在2009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在2010 年纺织品出口额高达2065.3亿美元,2011 年、2012年与2009年基本持平。

  在纺织业出口企业中,私营企业为出口主力,各类企业出口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009年我国私营企业出口纺织服装753.9亿美元,下降5.5%,占同期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的45.1%;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出口542.4亿美元,下降9.6%,占32.5%。此外,国有企业出口288.4 亿美元,下降18.6%;集体企业出口81.6亿美元,下降18%。纺织业主要出口至欧盟、美国和日本。2009年我国对欧盟出口纺织服装360.6亿美元,下降7.3%;美国264亿美元,增长4.1%;日本213.3亿美元,微增0.1%;上述三者合计占同期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的50.2%。此外,内地对香港出口139.4 亿美元,下降12.8%;对东盟出口109亿美元,下降2.9%。

  全国纺织品出口主要以针织服装、棉制针织服装、梭织服装、化纤制梭织服装为主,占纺织品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了41.82%、20.62%、19.62%、10.56%,但无论哪种类型的纺织品出口,增长速度同比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如丝制针织服装、毛制针织服装、丝制梭织服装、毛皮革服装同比降幅均超过了10%。从出口金额看,全国纺织品出口主要以针织服装、棉制针织服装、梭织服装、化纤制梭织服装为主,占纺织品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了31.79%、15.98%、24.42%、10.56%,在增长速度上呈现出明显的分化,如针织服装、棉制针织服装、毛皮革服装、衣着附件等4类同比呈现增长,而其他类型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同比呈现下降。对比出口数量比重和出口金额比重,针织服装、棉制针织服装、丝制针织服装的出口金额比重低于相应纺织品数量比重,其他类型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比重均大于相应纺织品数量比重。

  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速在2005年至2011年间波动幅度较大,2009年同比下降9.65%,2012年同比增长23.6%,2011年同比增长为9.67%。纺织品出口增速的不稳定,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纺织行业的不稳定,这不利于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此外,2003年-2011年,中国纺织品的内销比重不断增大。2003年中国纺织品内销比重为66%,2011年,内销比重高达92.9%。这一方面反映出中国纺织品内销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纺织品出口比重越来越小。这是因为国际纺织品市场形势愈加严峻,许多原本以出口为主的企业不得不转向内销为主。

  一直以来,我国的纺织品都以低廉的价格作为有力的武器,在国际上开拓市场,这种竞争策略在初期取得了很大的效果。上世纪80 年代,我国纺织业高速增长,出口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国际市场上举足轻重的纺织品供应国。但是近年来,随着国际纺织品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和人们消费档次的提高,这种以“低价取胜”的战略的弱点被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明显的后果就是直接导致了我国纺织品贸易“贫困化”增长。据了解,服装出口价格下跌实际上已经持续5 年,价格下降虽在短期可以提高出口竞争力,促进出口,但从长远的观点看,是不利于产业发展的。一方面,价格过低势必导致企业利润下降,使企业效益下滑。

  在当前的国际范围内,面料是纺织业中的中上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相比之下,服装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革新相对滞后,仍处于劳动密集型的状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棉花、棉纱、棉布、丝织品、服装、针织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化纤、呢绒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但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原料及半成品进口国。因此,我国的纺织业发展要着力改造面料的生产技术,提高纺织服装附加值,实现进口替代,扩大纺织品的出口。纺织面料的技术含量相对比较低,比较容易模仿,造成无能力技术创新的企业不开发,有能力开发的企业不愿开发,都想找现成的样板进行模仿,导致有技术开发能力的企业也不能在市场中快速发展壮大。企业在成本较高而收益较小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动力去开发新产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仍过于集中,出口市场结构不尽合理、分布不平衡。据统计,中国有约75% 的出口产品(含香港)集中在西欧和北美,东欧、东盟、非洲和俄罗斯等出口市场仍不被关注。对某些地区的市场依赖程度过高,当这些市场的政治、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可能对整个纺织产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并且,出口市场的集中化,又进一步加剧了无序竞争和低价竞销。在纺织品出口配额逐步取消的同时,国际纺织品市场环境和国内的出口环境都发生着重大变化,竞争环境的恶化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国内纺织企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因此,规范出口竞争秩序,实行竞争机制创新,对于新形势下我国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纺织品廉价的优势,企业出口品的出道打破了原全球纺织业的平衡,随即就出现了挤占他人市场,同时就出现了各种反倾销等各种障碍。一些发达国家距今都拒不承认中国的市场地位和经济地位,甚至都干预到中国的金融政策。单单从纺织业的层面上讲,是因为我国纺织企业出口品的迅猛和量之多导致与进口国纺织业市场内部平衡被打破。中国纺织企业甚至占据过多的进口国市场份额,对进口国纺织业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导致与我国纺织业成为全球纺织业的众矢之的。在面临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之后,又出现了“劳动壁垒”,现成为了阻碍纺织企业出口品的又一大强力障碍,虽然我国出口的纺织企业在价格上拥有很大优势,但我国的相应的劳动力几乎都是不被提供应有的社会保障的前提下作业的,面对进口国家实施的越发苛刻的劳动壁垒措施,相应的纺织行业虽然已经开始实行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公约的社会保障责任体系,但是在初期,必将受到重重险阻。

  我国纺织业己到了发展的关键时期,转型升级是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的必然选择。无论是纺织品出口,还是服装国际化经营,都须坚持走“以质取胜”之路,在保持质量稳定的基础上,还要注意纺织服装出口结构的调整升级,力求企业纺织服装出口产品特色强、品种新、档次高,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发展需要和纺织服装转型升级需要。具体而言,是大力加强实现出口产品结构的大转变,即由主要出口化纤、纱、面料等纺织品向中高档服装转变;由主要出口衣着用布向工业、装饰用布转变;由主要出口贴牌代工产品向贴牌深加工品进而到自主品牌服装转变;由主要出口休闲服装向西装、时装转变;由主要出口单一服装品牌向区域服装品牌转变;由“高耗能、低附加值、环境污染型”产品向“节能型、高附加值、环境友好型”产品转化。

  增强纺织企业的创新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首先是加快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行业,大幅提高研发投入,发展原创技术,培育自主品牌没有这项突破,就难以从跨国产业链中的低端环节迅速提升。再次,应是营销管理的创新。创新科技生产力,尽快形成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提升中国企业掌控跨国生产和营销网络的能力,扩大利润空间。最后是产业链整合创新产业创新能力并不是单个企业创新能力的简单叠加,而是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社会协作分工。中国纺织业产业链中的各分部在国际竞争中地位有所不同,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化纤、丝绸、服装等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或中国传统的优势领域,而在科技和资本投入要求更高的新型纤维和面料、纺织机械、工业用纺织品等领域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此外生产企业的信息化!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以及产品品牌的推广与运作也是中国纺织工业的弱势。我国不仅要加快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的步伐,还要增强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整合,这是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的重要组织保证。

  许多企业目前还没有形成自身的纺织品牌,这点对企业的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素,为此笔者认为品牌塑造是企业近期内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品牌的塑造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因此在这一阶段首要的工作任务就是资本的积累,同时提高现有产品在经销商、商以及客户心中的口碑,除此以外也要对企业在当地的形象进行重新规划,提升企业形象。在资本实现积累以及企业形象较好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设计创新能力以及丰富企业的销售渠道,注重电子商务渠道建设,同时开展品牌的建设工作,在品牌推出之前,需要明确品牌的市场定位,并在品牌确定之后依托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和其他各种媒介,进行广告的投放,为企业品牌的发展及真正的创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外销是目前浙江纺织业最重要的销售渠道,新形势下适应性、前瞻性地调整销售渠道,深入挖掘国内市场,实现内外销并举,是织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点。第一,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适度降低外销度并优化外销市场结构。受美日欧等重要消费市场纺织产品需求放缓拖累,纺织企业正经受回款周期拖长、赖账现象增多等一些过去遇到不多的困难;人民币大幅升值、出口退税率频繁调整也造成纺织品出口增幅明显下降。面对逐步恶化的外销环境,纺织企业一方面要进一步增强外销风险意识,适度降低产品外销依赖度;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外销市场结构,积极拓展非洲、拉丁美洲等需求市场,适当降低对欧美市场的依赖。第二,响应扩大内需发展要求,逐步加大产品内销比重。行业增长主要驱动力将从出口拉动逐渐转向国内消费。我们要清楚认识两点:首先要认清现实,保持出口稳定仍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浙江纺织业平稳发展的基础;其次要做好准备,内销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因为营销布局有一定周期,加之复杂的国内市场环境对出口转内销企业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战略层次上看,逐步加大纺织品内销比重既是纺织企业调整原有不合理销售渠道的重要举措,也是其前瞻性地把握内需增长机遇、响应扩大内需要求的重大行动。

  [1]俞春来,李秉强.中国纺织品出口相对困境及应对措施[J].价格月刊,2014,02.

  [2]席庆高.浅谈我国纺织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社科论坛,2014.

  长期以来,中国纺织品出口规模迅速增长。如图1所示,中国纺织品出口额由1995年的139.18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653.61亿美元,几乎为1995年的5倍。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回落到598.21亿美元,仍然高出1995年4倍多。

  多年来,纺织业在积累资金、出口创汇、增加就业、发展农村经济、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纺织业是一个彻底的“民生”产业,对中国这样一个贫困人口多的发展中大国,纺织业举足轻重,涉及数以千万计的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收入和生活。中国纺织业为全世界的消费者提供了大量质量精良、价格实惠的产品,使其切实享受到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所带来的福利。纺织业作为我国传统产业之一,是依据比较优势理论发展起来的。

  比较优势理论是指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成本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不论一个国家的经济处于怎样的状态,经济力量是强是弱,技术水平是高是低,都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即使总体上处于劣势,也可从诸多劣势中找到优势。通常的情况是,发展中国家缺乏资本和技术,而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便宜的优势。发达国家则具有资本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因此,比较优势的贸易格局一般表现为:发达国家进口劳动密集型或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本或技术方面有优势的产品。发展中国家则进口后者,出口前者。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廉价劳动力是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纺织服装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优产业选择。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的某种产品出口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类商品占世界贸易额的份额之比。它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的影响,较好地反映了一个国家某一种商品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来看的相对优势。

  中国纺织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一直大于3,说明中国纺织品出口极具竞争力。但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发现,2009年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的的纺织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均高于中国,巴基斯坦的纺织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高达22.04;同时台湾纺织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也与中国接近。这表明在纺织品出口市场上,中国的竞争力也受到了其他国家的挑战。

  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超越,两者比较有以下不同:

  前提不同:比较优势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作为理论前提,竞争优势理论则以不完全竞争市场作为理论前提,后者比前者更符合当前的现实;

  角度不同:比较优势理论从全球角度考虑,认为一个国家只要按照比较成本原则分工,就会增加自身福利;竞争优势理论从国家角度出发,考虑怎样才能使一国在贸易活动中得到的福利更多一些,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范围不同:比较优势理论只考虑某些产品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主要是对成本即价格的竞争能力进行比较;竞争优势理论则是将一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即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它国进行比较,而且它除了考虑现实情况之外,还要考虑潜在的利益对比。

  性质不同:比较优势是相对性的概念,一国在某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另一些方面具有比较劣势。这种理论的逻辑结果是,任何国家都应安于现状、保持现状;竞争优势是绝对性的概念,一个国家或者处于竞争优势,或者处于竞争劣势,界限相当清楚,没有半点含糊。任何国家都必须付出极大的到努力,才能使自己取得或保持竞争优势。

  原因不同: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比较优势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初始条件,这些初始条件或来自自然原因,或来自历史原因,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分工,只能生产和出口矿产品、农产品,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较低层次。而竞争优势理论认为,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创新机制,取决于企业的后天努力和进取精神。只要敢于创新、积极竞争,一个后进的国家也有可能成为又竞争优势的国家。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也是有联系的,表现在: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一国在生产要素方面的比较优势有利于它去建立国际竞争优势,而一国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建立才能获得持久的比较利益。比较优势并不必然等同于竞争优势,但比较优势可能随着生产要素的动态变化转化为竞争优势。

  中国纺织产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利用极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使该行业得以严格控制人力成本,这样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世界主要竞争对手。

  数据显示我国纺织服装业每小时工资为0.6美元,相当于日本的1/28,美国的1/21和韩国的1/6,但比印度高20%,是孟加拉国的1.5倍,印尼的3倍。与印度、孟加拉国、印尼等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不明显,而且存在上升趋势,加之自身劳动生产率低下的制约,如果不尽快解决好这两方面的问题,我国纺织业的成本优势将逐渐缩小。

  我国纺织业从1991-2007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2007年已占世界市场的24%左右,说明我国纺织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在我国纺织品服装的主要出口国家(地区)中,美国是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出口市场,欧盟、日本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

  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主要纺织技术装备在先进性、可靠性、稳定性方面的差距导致了产品质量、档次、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很大差距。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纺机机电一体化、信息化及快速反应的技术发展趋势下,我国国产纺机机电一体化和信息化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许多纺织机械仍需要进口。

  从我国目前纺织品的出口结构看,尽管最终产品已超过2/3,但其中加工贸易的份额很大,即使是在一般贸易中也很少是中国自己的品牌,服装出口完全依赖于进口商的市场网络和品牌。我国以庞大而低廉的劳动力群体及其低附加值的产品令发达国家的零售商和消费者获益,这种状况是我国纺织品经常遭遇反倾销,在中高端市场无法参与世界竞争的重要原因。

  政策不合理也导致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低下。我国纺织产业政策主要刺激出口贸易,而没有促进国内加工,与中国的产业提升脱节。

  加快纺织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出口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市场适应能力。对我国纺织业的市场结构进行整合与重组,增加中高档纺织品的比例,不断提高纺织品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推动技术进步,以技术带动创新,从而加强产品开发。我国必须及时把握世界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加强我国高科技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

  积极扩宽出口市场,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减轻境外对我大宗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和特保压力。我国在继续瞄准美国、日本、欧共体等传统主销市场的同时,应积极推进全方位多元化的出口战略,分散市场风险,拓展国际市场。

  依托现有的劳动力资源,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我们要在充分发挥丰裕劳动力优势的同时,注重劳动力素质的培养。

  若要快速提升纺织行业国际竞争力,政府的作用必不可少。政府可通过不断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国家产业政策,扶持主导产业发展,构建行业发展法规与标准体系等,为整个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为纺织行业更高、更快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与空间。

  比较优势战略由于过分地强调静态的贸易利益,而忽略了贸易的动态利益,在当前资源流动性越来越强,技术越来越进步的情况下,竞争优势战略是发展中国家改变在国际贸易中不利地位的一个必然选择;掌握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关系,我国纺织业目前要做的是如何把传统的短暂的“比较优势”转变为持久的“竞争优势;”日本纺织业的发展可以给我国纺织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技术进步,战略调整,政府的支持是我国纺织业调整必须关注的。

  [1]陈俊.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劳动力价格水平的优势和趋势[J].中国经贸导刊,2006.

  [2]符大海.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实力和潜力探讨[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3).

  [3]黄兴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贫困增长源于对比较优势战略的过分依赖[J].国际贸易问题,2006(3).

  [5]梁亚林.微利时代的纺织业如何持续发展[J].纺织器材,2007(1).

  【论文摘要】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所遭遇的新贸易壁垒,主要有技术性贸易壁垒、环境壁垒和社会壁垒。而新贸易壁垒又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核心,文章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例,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所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出发,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分析了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随之进一步探讨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最后从企业、政府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WTO 纺织品服装 技术性贸易壁垒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纺织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出口创汇的支柱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后,面对迅速增长的国内外需求和国际市场的中低档产品市场,我国的纺织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一直面临着范围最广、最为严格的配额限制和比其他国家/地区更为严峻、苛刻的贸易障碍。随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核心的新贸易壁垒的不断呈现导致新型贸易争端层出不穷。 一、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 据统计,世界贸易壁垒的80%属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取代反倾销,成为我国出口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贸易壁垒,名目繁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状况体现在以下方面。 1、受损增速快。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因技术性贸易壁垒造成的损失,已从20世纪中后期的每年4-5亿美元上升到本世纪初的每年10亿美元左右。如2002年受限制而损失的金额比2000年增加3.6亿美元,增幅高达54.55%。 2、受限集中在主要的目标市场国。受限制的主要是进口我国纺织品服装数量比较多、比重比较大的一些发达国家:欧盟、日本和美国。如2002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因技术性贸易壁垒而遭受的损失中,欧盟、日本和美国造成的损失分别占到了25.26%,24.22%和23.16%,其他国家为27.37%。 3、受限的内容涉及面广。受限内容涉及到了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各个方面。如:纺织品服装甲醛含量超标,纺织品的标志或标签不符合进口国的法律规定,生产商没有取得ISO14000环境系列认证等。 二、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有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原因。 1、外部原因。(1)我国贸易方向过于集中。目前,美国、日本、欧盟是我国最大的三个贸易伙伴,据统计,包括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在内,我国出口商品近75%销往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或地区,而这三大经济实体也是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积极倡导者,绝大多数技术性贸易壁垒发源于这三大经济实体。产品出口的地理方向决定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将不得不直面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威胁。(2)纺织品服装市场传统贸易壁垒受到约束。根据WTO的《纺织品服装协议》,2005年全球已取消纺织品服装配额,实现该领域的贸易自由化。特别对于我国,加入WTO后,一些专门针对我国的双边贸易限制,如每年讨论最惠国待遇问题等不得不取消。传统贸易壁垒受到约束,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3)发达国家出于保护国内市场,减少贸易顺差的需要。发达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较高,中低档纺织品服装的竞争能力低于发展中国家,所占本国国内市场分额受到国外同类低成本产品的冲击,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一种保护国内市场的手段。且入世后从总体看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显现出增长的态势(见表1)。美国、日本和欧盟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在纺织品服装进出口中均存在着巨额贸易顺差,且顺差从2000年至2003年不断增加,产生贸易顺差的趋势也在不断上升(见表2),使其国内纺织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对此,美、日、欧必然采取相应措施。因此,设置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纺织品服装主要进口国减轻国内就业压力,减少进口冲击,减少贸易顺差的重要手段。(4)WTO有关协议中对贸易与环境的规定存在缺陷,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提供了可乘之机。>

  2、内部原因。(1)技术及生产设备落后,产品竞争力不强。我国纺织品服装业由于长期以来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及投入不足,企业的技术及生产设备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较低,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特别是众多的中小纺织品服装企业,对发达国家提出的苛刻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等一时难以适应,由此形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2)企业环保意识淡薄,质量体系认证步伐缓慢。国外对我国出口纺织品的检测不仅局限于纺织品本身,还进一步细化到产品的生产过程,要求企业获得ISO14000国际环保标准体系的认证,加贴环保标志。(3)技术与检测设备落后,标准总体水平低。我国纺织品服装的检验长期以来习惯于对一些传统项目的检验,检测设备相对简单,精度要求不高,缺乏与国外同行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纺织检验技术滞后于发达国家。到目前为止,我国与纺织品安全性有关的国家标准近90项,这些标准尽管大多等同采用了ISO标准,但与国外标准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导致同一产品检验结果存在巨大差距,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 从实质上看,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既会对国际经济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负面影响。 1、积极影响。从目前看,国外越来越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但从长远的眼光看,它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1)促使观念改变。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促使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的经营者和生产者在一定程度上扭转错误观念,由只重外在质量转向外在和内在质量并重;由只重产品本身质量转向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并重;由以经济利益为第一位转向经济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并重。(2)促进产品结构调整。正当的技术指标以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为目标,这必然会导致国际贸易中破坏环境和对消费者健康有害的纺织品服装贸易的逐渐下降,促使我国纺织品服装业实施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开发环保型深加工产品,把“绿色纺织品服装”等作为出口的新增长点,以此打破国外技术壁垒,稳定并进一步扩大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3)推动技术进步。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构成挑战的同时,也为我国纺织服装业实现技术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负面影响。(1)出口纺织品服装的成本增加,产品竞争能力下降。为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纺织品服装企业被迫使用进口原材料,增加检验项目,取得各种认证,改进技术工艺,加大技术改造投入,这些都使出口产品成本上升,增加企业负担,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价格优势。(2)出口企业减少了贸易机会,减少了国外市场分额甚至退出国外市场。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名目繁多,限制内容多变,而我国企业情报系统落后,对进口国有关法规、标准、认证规定收集不及时或不全面,致使有些企业贻误了成交时机,或被迫取消定单。其最主要影响之一是一些出口企业减少了国外市场份额,甚至有部分企业决定放弃进口国市场。 四、纺织品服装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1、设立专门机构,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进行认真研究。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积极组织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把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的一些意见和要求充分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为我国纺织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2、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实现产业升级。打破技术壁垒最根本的办法是提高纺织品服装的质量,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必须改变目前技术及生产设备落后状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开发环保型深加工产品,把绿色纺织品、生态服装等作为出口的新增长点。因此,出口企业要加速技术改造,淘汰陈旧落后设备,走优化存量的发展道路,进一步加快新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工作,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3、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的管理水平。出口企业应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其组织结构、战略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等适合技术性贸易壁垒变化的需要,将ISO9000与ISO14000等国际管理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从制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品质和环保品质。 4、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各类技术法规和标准。面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苛刻的技术要求,我国也应尽快建立、健全有关纺织品、健康和环保方面的技术法规。我 国应对现有纺织品检验方法进行补充完善,提高检测技术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增强具有关键限量指标的强制性标准及相应技术法规,推行“环保标志”制度。 5、出口企业要积极申请各类体系认证。出口企业要积极申请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扩大环境标志产品的范围,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分析等国际环境领域内的许多焦点问题,通过ISO14000认证是我国出口企业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利武器。 6、充分利用WTO规则提供的空间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首先,纺织品出口企业对于产品在出口时所遭遇的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要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与出口国协商解决。其次,企业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研究国外技术标准,随时关注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动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研究国外技术标准,研究相关对策。另外,政府要积极参与各公约、协定中技术性贸易条款的谈判,利用多边贸易体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协调与合作,制定一些发展中国家能承受的有关纺织品服装方面的国际技术标准,或在某些国际技术标准中附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免受发达国家歧视的保障条款等以减少和削弱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 【

  碳关税(Carbon Tariff)是指主权国家或地区对高耗能进口产品征收的特别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目前,包括瑞典、丹麦、意大利在内的欧盟国家已经针对国内产品开始征收碳关税,对进口产品还未征收。碳关税的征收,从表面上看是发达国家为了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量,达到控制全球气候变暖,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实质上,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主要出于其更深层次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近年来,以中国和巴西为首的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凭借低廉的成本优势在国际出口市场中占据主要地位。为了缩小贸易逆差规模,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征收碳关税来提高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抑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从而改善国内的经济状况,维护其国际形象,增加在国际谈判中的话语权。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为了引导消费者选择低碳、环保产品,实现低碳消费的目的,发达国家纷纷制定碳标签制度,即通过碳标签的形式显示商品在生产过程中碳足迹的信息。纺织品出口碳足迹的评价涉及到从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和废弃等一系列过程,涉及数据较庞大且复杂。目前我国缺乏对纺织品碳足迹的评估,尚未建立纺织品碳足迹的评价体系,碳标签和碳关税很可能成为影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关键因素。

  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2012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4607亿美元,同比增长23%,较上年同期206%的增长幅度回落至183个百分点(如图1)。2013年上半年,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呈现复苏迹象,服饰及饰品类产品出口额为9172亿美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对欧盟出口1817亿美元,同比增长33%;对美国和日本分别出口1565亿美元和1093亿美元,同比增长75%和03%。对以上三大市场出口额合计占同期我国服装及饰品类产品出口总额的488%。由此可见,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果我国企业不转变生产方式,减少出口产品中的碳含量,那么在不远的将来碳关税的征收势必会对我国纺织出口行业带来巨大冲击。

  征收碳关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迫于碳关税压力纺织出口企业将减少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生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同时可以挽回我国出口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低、质量差的印象,重塑国际形象,为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碳关税作为促进我国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外部因素,在抬高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

  我国出口的纺织服装大部分是处于生产链底端的初级加工产品,生产企业普遍具有技术水平低、高耗能、高排放的特点,且出口量巨大。如果发达国家开始对进口高耗能产品征收碳关税,将对我国出口的工业产品尤其是纺织品出口产生极大的影响。

  如图2所示,横轴表示进出口纺织服装的数量,纵轴表示纺织服装的价格。XS线代表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曲线,MD表示发达国家对我国纺织服装的进口需求曲线。假设在未开始征收碳关税时,国际市场上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量与发达国家的进口量处于均衡状态,那么均衡价格为P0 ,均衡出口量为Q0。由于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国,而发达国家和地区又是纺织服装的进口大国,因此,根据局部均衡分析法,当发达国家对我国纺织服装征收碳关税T时,我国市场上纺织服装的价格将下降为Pext,进口国纺织服装的价格上升为Pimt,同时我国出口和发达国家进口纺织服装数量将下降为Qt,由图2可以看出,碳关税的征收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十分明显,征收碳关税后,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数量减少了Q0-Qt。国内纺织服装价格由P下降到Pext。由图3可以看出,我国纺织服装产量下降了Q1-Q2,这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由图3可知,由于国内价格由P 下降到Pext,我国消费者总的剩余增加了面积a,但是我国的生产者总的剩余减少了a+b,由于碳关税是发达国家征收,所以在实施碳关税后我国整体国民福利将减少b。由局部均衡分析知,碳关税不但会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这个行业造成影响,还会对我国整体福利造成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纺织品出口在中国出口总额中约占20%,是中国重要的出口支柱产业。下面主要对中国纺织品的特点和中美及中欧关系进行分析来谈一下中国纺织品贸易的现状。

  从规模上来看,中国的纺织品产业是开放最早的产业,所以他在中国产业发展中成长最好,增长最快,总结下来中国的纺织品主要存在以下特点:劳动力资源丰富。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的棉花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1/4,丝绸占80%,苎麻产量世界第一,羊绒占80%,化纤1/3,羊毛亚麻等也有很高产量;中国人口众多,且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对社会、政府形成压力。目前纺织行业直接就业人口1960万,约占全国制造业从业人数的18.7%,相关就业人数超过1亿。由此可见中国丰富的原料来源和众多的人口为纺织品行业的发展充当了主力军的作用。

  2007年以来,一些类别的失望欧美纺织品配额使用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如输欧连衣裙1月份使用率就接近20%,按此速度,上半年该类别配额就可能全部用完。其他迅猛增长的配额类别还有输美棉制针织衬衫、输美棉制裤子、输美泳衣等。受需求增加的影响,纺织品配额的价格开始越走越高,最近一段时间,输美棉制裤子、泳衣,女式衬衣等类别的配额价格涨幅均在3%以上。据业内人士预计,大部分类别的配额价格将呈上涨趋势。

  欧盟是当今世界上使用反倾销措施最多的经济体之一。例如:2004年6月欧盟24家纺织类企业对原产于中国的35类涤纶布反倾销调查,涉及企业1000多家,总金额达5.8亿美元;在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中国农产品、轻工、机电、纺织服装、五矿化工和医疗保健六行业出口均受到欧盟TBT限制。

  中国的纺织品服装业虽然在国际上是纺织服装的大国制造和出口大国,但中国的纺织行业的正常发展和出口受到诸多问题阻扰,具体问题如下:

  法国纺织工业联盟主席吕西安德沃日曾表示,应延长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配限至2008年底“以便向中美之间签署的此类协议看齐”。他进一步指出,随着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即将结束,我国纺织业将不可避免地进入一个贸易摩擦高发期。而且一体化以来不仅贸易摩擦不断,各种贸易壁垒也接踵而至。

  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在近年来一直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但在其规模、数量水平不断扩大和提升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缺少统一的可操作的行业规范标准,很多专业市场开发建设都是由投资商或地产商承担,对行业发展、交易特点了解不足,更有部分市场从创建之初就缺少行业规范指导,导致了专业市场整体开发建设参差不齐。行业管理者、市场经营者,甚至使市场项目开发者,都都对市场的开发管理、服务硬件水平心中无数,没有可以参考的标准。影响专业市场整体水平的投资。

  面对现阶段国际纺织品贸易的新形势,面对现的挑战和机遇,我国政府、社会、企业都应该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使我国的纺织品贸易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启动的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和特殊保障措施,中国政府应当提供有力事实材料,充分表达中国政府的立场通过各种外交途径维护中国纺织品行业的整体利益。

  很多企业以为取消了全球纺织品配额以后,各种外贸关税壁垒和配额也相应自行完全取消,因此都在为扩大产量而积极准备。而一旦国外提出不合体的要求以后,企业的反映只是停留在抢时间出货、审终结单等短期行为上。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贸易问题。为此,我们的企业也要有自己的应对之策和发展战略。

  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大力推行“品牌战略”面对2007年底及2008年底中国与欧盟、美国两个纺织品协议到期,如果没有品牌做龙头,仍然靠八亿件T恤衫换一架空客380,中国纺织业就必然长期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状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只能赚取廉价的血汗钱。所以说,加强品牌建设,就不仅仅是中国纺织服装业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更是创立和培育自主知名品牌,略施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大的战略选择。确实,为打破“有规模、缺品牌”的困局,许多企业开始尝试以自主品牌出口。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纺织业所占的CDP比值很重。纺织业在中国的生产运作劳动密集度十分高,而且具有较强的对外依存度。国内纺织业的快速而稳健的发展,有效的保证了中国的外汇储备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均衡。纺织业快速的发展为中国解决了较大部分人口的就业问题,与纺织业相关的服装业,随着纺织业的发展而进一步的促进服装业的发展。国内的纺织业主要集中于江、浙、鲁、闽、粤、沪等省份进行加工产,而这几个省份所占有的出口额就占到全国的百分之八十左右。广东的纺织业产品主要出口到香港,而浙江所生产的产品主要出口到国外,这几个省份的纺织交易产品各有不同,有的是以棉产品为主要出口对象,有的则以成品衣服作为主要的出口对象。随着经济模式不断的发展变化,而纺织业在中国的经济体系中其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中国在世界上拥有最多的人口,同时也是世界纺织品最大的出口国。中国的纺织品远销到世界各地,中国纺织业的地位举足轻重,中国纺织业的发展情势甚至可以影响世界纺织业的发展方向。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国主要是一些发达国家,他们没有生产大规模纺织品的优势,但是却需要进口较大量的纺织品。总的来说,像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市场是我国主要的纺织品出口国。

  美国是当前世界上科技与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拥有非常先进的科技产业,美国的工业农业都十分的发展。但是美国地广人稀,大多数产业都采用机械生产的方式进行动作。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而且收益无法与美国自身的发达的科技工业相提并论,因而美国在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中国纺织品的巨大的进口商之一。2012年以来,据相关数据统计,美国对于中国的纺织品进口仍然呈现上升趋势。

  中国与日本在纺织品的贸易往来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中国向日本进口大量的纺织原料,经过加工之后再返销到日本市场。在2012年以来,中国对日本的纺织品进口百分之五十甚至更高的纺织原料都进行加工返销回日本本土,因而日本无疑是中国巨大的纺织品市场之一。中国向日本销售的成品服装的销售额度也非常大,是中国服装业主要的出口国之一。专家认为,日本今年的地震以及事件,会大大的影响中国对日本的纺织贸易成交量。但是随着风波的过去,日本对中国的纺织品及纺织服装成品的进口额会进一步的加大。

  中国纺织品在欧盟的出口量也是非常巨大的,欧盟与中国的纺织品交易额占中国总出口贸易总额的一半。欧盟的纺织品贸易主要限定在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对中国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做出了较多的限制,来进一步的保护成员国间的利益。即使如此,中国也还是欧盟纺织品的主要进口国之一。虽然欧盟对非成员国做出了较多的贸易限制,但是欧盟对纺织品的需求依然存在。当前,欧盟市场对于纺织棉布成品以及成品服装以及其他化纤类的纺织产品需求依然存在,欧盟对于中国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商业前景。

  棉花是纺织业最基本的原材料,棉花价格的上涨大大的削减了工业厂商的生产销售利润。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工种植费用的增长、棉花化肥价格的上扬等,都使得棉花的价格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化纤在近来年得到了较大的改良,不管在吸汗还是在透气性能都具有较好的特性。但石油原料价格的上涨,化纤生产成本也不断的提高。

  人民币的升值使得中国对外贸易出口受到了非常大的制约,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使得外国进口商在进口中国产品时大大的增加了交易支付的压力。据有效数据显示,人民币升值百分之一时,纺织业的整体利润则下降百分之一至百分之四。2012年以来,浙江纺织业对出口的依赖程度高达百分之三十以上,而人民币的升值会给企业的利润带来进一步的负面影响。纺织业属于薄利的行业,经受人民币过快升值的冲击,必然会大大阻碍纺织业的未来发展。

  中国对欧美较大多数国家都存在差额较大的贸易顺差,这就使得存在逆差的国家针对中国出口产品而设定的贸易保护条约。对中国商品进行进口限制,大大的影响中国纺织产品的出口。欧美针对中国制造的商品采用严格的PFOS检测控制,而标准又各不相同,可以说,欧美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贸易保护措施,严重的影响到中国纺织业的发展。

  中国纺织业远销世界各地,但是中国纺织业产品却没有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纺织业品牌。很多纺织业工厂只能进行国外名牌企业的贴牌生产,赚取低廉的加工费,严重的影响了纺织业的发展。在2012年的浙江纺织业交易中,纺织业的贴牌加工贸易占到交易比例的百分之五十。

  3.1发挥国内数量巨大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对纺织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在中国的纺织业劳动资源是中国最大的竞争优势。因此,在对劳动力进行利用的同时,还应该培养这些劳动力资源的素质,提高劳动效率,提高纺织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3.2对当前的纺织业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的提高纺织品的生产附加值,引进最先进的工艺与技术,进一步的提高纺织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对服装进行深加工,把纺织业的重心向服装的精加工与高生产附加值的方向进行转移。

  3.3对纺织品的出口结构进行调整,不断的适应市场的变化。在我国的纺织品出口仍然停留在低端商品上,纺织品的利润十分低下,在2012年之后,纺织业要进一步的调高中高档的服装生产销售比值,提高服装的销售价格。以适应市场对中高端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

  中国的纺织业自营出口成交额度逐年的提高,纺织业的生产与商品的品质都比往年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纺织业的自营出口业务仍然不容乐观。据可靠数据统计,2010年至2012年,中国的服装出口数量下降了万分之三,可是在出口成交额度上却增长了百分之二十。这个数据结果表明,中国的纺织业商品已逐渐向中高端商品开始转移。当然,在未来,中国纺织业所面临的出口环境会更加复杂多变,纺织业的成本压力也会不断的变大。全球经融危机的影响会大大的影响着中国纺织市场的发展,而一些国外进口大国的自然灾害,也会大大的影响中国纺织业的出口成交额。而其他发展中国家纺织业的兴起,也使得纺织业自营出口业务的竞争更加的激烈。

  中国的纺织业必须构建自己独立的商品品牌,拥有自己服装的商品特色,才可以较好的进行国际市场的开拓,在国内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上,必须充分的利用我国自身的优势,并寻求扩大纺织业竞争的途径。把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商品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开拓更多的海外市场。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形成纺织业自营出口的优势。

  [2]胡一伦.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竞争力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

  [3]杨梅.后配额时代中印纺织品服装贸易的竞争与合作[D].四川大学2006芒果体育官网入口 芒果体育app芒果体育官网入口 芒果体育app